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河北省农村妇女宫颈病变筛查项目的数据,评价项目开展实施情况。  方法  对2015―2017年河北省12个地区下属县、区及1个直管县共66个县、区35~64岁已婚农村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及宫颈病变筛查,细胞学检查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怀疑宫颈病变的多点组织活检行病理学检查。收集各监测点上报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5―2017年河北省运用贝塞斯达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 TBS)分类的描述性报告的比例分别为95.26%、95.23%和96.66%。阴道镜异常检出率从2015年的19.62%(2 040例)下降到2017年的17.45%(1 968例)(χ2 =16.84, P<0.001),组织病理学异常检出率由2015年的26.87%(588例)上升至2017年的38.41%(822例)(χ2 =65.56, P<0.001)。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由2015年的75.27/10万逐年提高到2017年105.91/10万(χ2 =23.86, P<0.001)。宫颈浸润癌检出率由2015年的17.28/10万上升至2017年的21.07/10万(χ2 =2.77, P=0.251),早期诊断率由2015年84.94%逐年增至2017年的86.80%(χ2 =0.57, P=0.751)。  结论  河北省宫颈癌筛查项目达到一定的筛查目的及效果,尤其是癌前病变筛查方面,但是在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方面仍需优化,技术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 The recurrenc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in increased risk for graft failure and death of patients. Lamivudine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but resistance to this agent is common after prolonged administration. METHODS: One patient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developed resistance to lamivudine after 15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resistance was confirmed by mutation in the HBV DNA polymerase gene.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subsequently with adefovir dipivoxil for 7 months. RESULT: HBV DNA and HBsAg were tested negative, but HBeAb and HBsAb were positive.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vidence that adefovir dipivoxil can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lamivudine-resistant HBV mutants.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第3腓骨肌(the peroneus tertius,PT)的止点形态并测量相关数据,为PT用于韧带重建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34例离体踝关节标本进行测量,记录PT止点至肌腱交界处长度(D1)、止点至伸肌下支持带远端长度(D2)、止点附着处肌肉和肌腱宽度、厚度,并根据止点形态进行分类。 结果 PT止点形态分为4种类型,出现率分别为17.65%、35.29%、41.18%和5.88%。测得D2为(58.12±6.82)mm;D1为(68.22±6.76)mm;PT止点宽度为(32.59±10.61)mm;PT肌腱联合处宽度为(3.91±0.73)mm;PT厚度为(1.12±0.18)mm。PT各形态D2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5.645,P<0.05)。PT各形态D1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5.027,P<0.05)。PT各形态止点宽度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8.098,P<0.05)。PT各形态肌腱交界处宽度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7.919,P<0.05)。PT各形态厚度俱无统计学差异(H=1.638,P>0.05)。 结论 Ⅲ型止点出现率最高,IV型出现率最低。长度、宽度与体侧、性别无明显差异,但与止点类型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可为临床韧带重建术等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小RNA(microRNA miR-205-5p)、程序性细胞坏死因子5(programmed cell necrosis factor 5,PDCD5)、Beclin1的表达情况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7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距离癌组织边缘5 cm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miR-205-5p、PDCD5、Beclin1的表达情况,分析miR-205-5p、PDCD5、Beclin1的相关性及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癌组织中miR-205-5p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DCD5、Beclin1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子宫内膜癌患者miR-205-5p、PDCD5、Beclin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1/2肌层浸润子宫内膜癌患者miR-205-5p表达升高,PDCD5、Beclin1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miR-205-5p、PDCD5、Beclin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05-5p、PDCD5之间呈负相关,miR-205-5p、Beclin1之间呈负相关,PDCD5、Beclin1之间呈正相关(P<0.05)。三项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高于miR-205-5p、PDCD5、Beclin1单项诊断(P<0.05)。 结论 miR-205-5p表达升高,PDCD5、Beclin1表达降低对子宫内膜癌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参与子宫内膜癌的演变进程,临床可根据上述指标对子宫内膜癌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因素及临床药师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2018-07至2019-07在医院接受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120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确定。将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未达标与超标的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每组43例,对临床药师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因素包括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浆白蛋白水平、肌酐清除率、中重度外周水肿、肝功能异常以及基础性疾病(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的相关因素代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中重度外周水肿、肾功能异常及BMI为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P<0.05)。干预组血药浓度达标率、患者30 d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79%、2.33%及6.98%,与对照组分别为34.88%、9.30%及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中重度外周水肿、肾功能异常及BMI,对此,临床药师应该强化对血药浓度进行干预,以提高药物效果。  相似文献   
6.
孙捷  高莉  沈永青  单保恩 《中草药》2006,37(1):74-77
目的 探讨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 raveni毒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及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雷氏大疣蛛毒素对SMMC一7721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雷氏大疣蛛毒素作用前后SMMC7721细胞DNA合成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探讨雷氏大疣蛛毒素对SMMC-7721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研究雷氏大疣蛛毒素对细胞周期相关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方法表明雷氏大疣蛛毒素对SMMC-7721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时效和量效关系良好。雷氏大疣蛛毒素可以抑制SMMC-7721细胞DNA的合成。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雷氏大疣蛛毒素作用后SMMC-7721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检测到雷氏大疣蛛毒素作用SMMC7721细胞72h后,c-myc蛋白表达减弱。结论 雷氏大疣蛛毒素可以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和DNA的合成,其机制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相关c-myc蛋白表达减弱,导致细胞周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神经元蛋白激酶C(PKC)的变化特征。方法将3月龄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VD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术后第29天、30天,采用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试2组小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2组海马CA1区神经元PKC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在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中的学习、记忆成绩均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PKC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0.27±0.07),显著低于假手术组(0.3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小鼠海马神经元PKC表达减少,推测此现象参与了VD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9.
急性脑梗死患者初级体感皮质中枢脑磁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ü PY  Sun ZY  Sun JL  Li L  Zhao BH  Wu J  Cui WZ  Li SM  Wu YJ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282-285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初级体感皮质中枢脑磁图 (MEG)的变化特征。方法 对 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 3~ 4周进行体感诱发磁场 (SEF)检测 ;同时检测 18名健康志愿者 (作为正常对照 )。电刺激部位为腕部正中神经处 ,电流脉冲宽度 0 3ms,刺激间隔 0 5s。将SEF发生源位置通过影像融合技术标注于超薄磁共振 (MRI)上。SEF波峰由等价电流偶极子 (ECD)评估。结果 所有受检者SEF的最基本波形为M2 0 ,其ECD位于两侧初级体感皮质“手区”附近。患者组多个SEF参数均存在异常 ,即 :(1)健康对照组两侧M2 0ECD空间位置差值为 (8± 4 )mm ;患者组为 (11± 3)mm ,患者组不对称性增大 (P <0 0 1) ;(2 )健康对照组M2 0潜伏期为 (2 0 7± 1 1)ms;患者组健侧半球潜伏期为 (2 1 8± 1 2 )ms,患侧半球潜伏期为 (2 3 6± 1 9)ms ,与正常相比均明显延迟 (P <0 0 1) ;(3)患者组患侧ECD强度为 (17± 10 )nAm ,健侧ECD强度为 (2 6± 10 )nAm ,患侧ECD强度减小 (P <0 0 1)。结论 MEG可灵敏地检测出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感皮质中枢功能损伤 ,并能够客观地评价该病体感皮层中枢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反复缺血再灌注制备小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应用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的小鼠血管性痴呆(VD)模型进行评价,为VD的基础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30)和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丝线结扎方法、经连续3次反复缺血再灌注,制备VD模型;对照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血流。测试2组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测该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变化。结果跳台试验中模型组小鼠术后第29d的反应时间(125.4±32.5)s较对照组(24.9±2.9)s明显延长(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术后第30d的潜伏时间(80±29)s较对照组(200±37)s明显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水迷宫试验中模型组小鼠术后第29d、30d游完全程时间[(143±17)s,(162±11)s]较对照组[(68±8)s,(52±5)s]明显延长(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海马CA1区ChAT免疫组化观察中模型组阳性神经元面密度值为0.086±0.009,较假手术组(0.123±0.015)明显降低(P<0.01)。结论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的小鼠模型是研究血管性痴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